朱令的四十五年: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

Preparing link to download Please wait... Attached file not found

E-Book Overview

台版,繁体竖排

E-Book Content

目次 李 ◎志德 0 0 7 ︻推薦序︼ 愈久愈悲傷的時光膠囊 ︻自序︼ 幫助朱令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第一章 有一個叫作﹁互聯網﹂的東西 0 1 7 0 2 5 0 3 3 第二章 ﹁要是我們不在了,朱令怎麼辦?﹂ 第三章 朱令與她的家人 0 5 7 第四章 進入清華 第五章 發病初期 第六章 什麼壞事都趕上她了 第七章 從高度懷疑到確診,歷時五十二天的拉扯 第八章 協和醫院的診療費五十幾萬, 真正的救命藥四十多元 1 4 9 1 2 3 1 0 9 0 7 1 0 9 9 第九章 警方與校方的態度 第十章 ﹁孫維是壞人,但不是罪犯﹂ ︻尾聲︼ 網路圍觀改變了什麼? 2 0 9 2 3 1 1 7 3 ︻推薦序︼ 愈久愈悲傷的時光膠囊 李志德 一個社會裡,每隔一段時間,總會流傳下一、兩個故事,封在一群人的記憶膠囊 裡,偶爾取出來,掀開一個縫,讓一點氣味流出來,收藏著這段記憶的人們就會同聲驚 呼,一同回到他們行經的那個時代。 朱令,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。 在談這本書的內容前,不妨先說說這本書的緣由。我在︽端傳媒︾工作,李佳佳是 ︽端︾經常合作的特約作者,報導題材從新加坡的第一家庭到男性參與家務;訪問對象 從美國對華﹁鷹派學者﹂到住女子公寓的紐約女孩。取材廣、文筆好,產出又穩定,是 007  一八年十二月,佳佳在臉書上貼了一條文,詢問朋友有沒有人能介紹她認 編輯們樂於合作的作者,但我自己和她倒是一直不認識。 直到二 甚或連修改的機會都沒有。 — 包括我在內,是聽聞過朱令的故事的。我們守望中國時事,如同天文學家 — 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︾是朱令事件迄今最完整的紀錄, — 一九九五年,全國可以連接互聯網的電腦終端只有四百多臺,大多數人根本聞所未 國的過去,並不太久的過去,也讓我們理解中國的現在。 在於環繞在這個無辜殘損的生命四周的,豐富的時代細節,它像微縮膠片一樣記錄了中 過程詳細記載在書裡,毋須在這篇文章裡重覆再說。但我所著迷的,除了故事本身,還 ︽朱令的四十五年 浮現一陣,像一閃即逝的流星。 日復一日注視著暗夜星空,朱令這個名字,每隔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就會在中國新聞裡 體工作者 絕大部分的臺灣讀者對朱令的故事毫無所悉,但臺灣一小群專門處理中國新聞的媒 有機會完整出版,不會遭到任何修改 道,仍然有寫作者在追蹤朱令的故事;我也認同佳佳的想法:這個故事只有在臺灣,才 識臺灣的出版社。貼出不久我看到了,發訊問她為什麼需要找出版社?這是我第一次知 ○ 朱令的四十五年—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  008 聞。 引自︽朱令的四十五年 — 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︾ — 一九七三年出生的朱令,一九九二年進入清華大學,屬於﹁六四後一代﹂的大學 年代一去不回。朱令入學時,鄧小平的南巡講話餘音 生。在進大學時,迎接他們的是鎮壓後的肅煞氣息。曾經產生蘇曉康、嚴家其、方勵之 和崔建等等激動人心的名字的八 未落。對民主政治的訴求絕不退讓,但同時也致力開放經濟,與國際資本接軌,將全中 國的資源導進一場規模巨大的經濟重建運動。 在這場後來被名為﹁改革開放﹂的運動裡,除了有形外資、人才的引入,日後影響 ︶陸續成立。 Tencent 三巨頭的百度 專線,開始向 64K 最大,也最能夠具體呈現中國融接入世界體系的,莫過互聯網︵網際網路︶的從無到有。 和騰訊︵ Alibaba) 年,簡稱為 ○○○ 一九九五年一月,中國郵電部電信總局分別在北京、上海開通 ︶、阿里巴巴︵ Baidu 公眾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。一九九八年到二 ︵ 同樣就在一九九五年,朱令的中學同學貝志城決定通過互聯網,向能夠接觸到的醫 B A T 療專業群體公布朱令的病情,期盼回覆。由於對網路世界全然陌生,朱家和貝志城抱的 009  【推薦序】 愈久愈悲傷的時光膠囊 ○ 是﹁姑且一試﹂的心情。但沒想到所有的希望都從這個開口湧進來,而且正確答案在二 十四小時內就出現。 此時距離朱令發病已經超過一百三十天,正確的診斷幾次和朱令擦身而過。一百三十 天和二十四小時的巨大差距,對比出的是一個封閉的國家、社會對生命真真實實的傷害。 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︾ — 二百六十六份認為是中毒,其中一百零六份明確提出可能是鉈鹽中毒。不 緊急求救信迅即收到世界各地醫生、專家等人士的七百七十六份回覆電子郵 件, 斷收到﹁請盡快為朱令檢測鉈﹂的郵件。 引自︽朱令的四十五年 — 互聯網的登場,在朱令的故事裡是一個戲劇性的轉捩點。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給出 ﹁勞動衞生與職業病 — ﹁鉈中毒﹂的答案,讓朱家和參與報導這起事件的媒體記者有了底氣去質疑協和醫院這 座白色巨塔的診斷究竟正不正確,也讓朱家決心找上了對的人 出來,網際網路更是整個現代中國發 zoom out 研究所﹂研究員陳震陽,用他的解方,讓朱令至少能保住性命直到今天。 如果把視角放開,從朱令的故事裡 朱令的四十五年—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  010 展的轉捩點。外國專家認為朱令應該是﹁鉈中毒﹂的推測,只是中國透過網路接入的海 只要它有上線。曾有位同行和朋友對我說, — 量訊息的一顆水珠。事實上,在中國政府致力發展﹁網路長城﹂前,﹁後六四一代﹂可 以通過網際網路讀到大量國外報刊雜誌 ︶、︽華盛頓郵 The New York Times ︶, 到 臺 灣 的 ︽ 自 由 時 報 ︾, 想 怎 麼 看 就 怎 麼 看 。 這 實 在 是 今 天 的 Washington Post 在這段時間裡,他只要上網,從美國的︽紐約時報︾︵ 報 ︾︵ 中國人難以想像的世界,但這距今並不是幾十年甚或上百年,而是就在不到二十年前。 網路不只連接了國外,也將中國公民連接在一起。在網路最初現身,繼而快速發展 例如強徵強拆民宅、公共衛 — 的十多年裡,﹁圍觀改變中國﹂成了許多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深信不疑的﹁救國﹂路徑。 所謂﹁圍觀﹂,就是每當社會、國家出現不公不義事件 生或安全危機,或者人權遭受侵犯時,只要通過網路轉發、討論或者留言關注,就能夠 對政府或者大型事業機構極大的壓力,迫使對方改善或退讓。最重要的是,在還沒有推 行﹁實名制﹂上網時,這樣的參與途徑相對十分安全,效益卻特別巨大。 我在朱令的案子裡看到了這樣一次實踐:網路打開了和國外專家聯絡的路徑,大大 減少了朱家和協和醫院﹁知識不對等﹂的問題;同時中國本地媒體的報導在網路上流 傳,不管是對朱令案本身,或者由於之後類似的案子,讓人重新記起朱令案的不公不 011  【推薦序】 愈久愈悲傷的時光膠囊 義,無數的討論、轉貼,讓朱令的故事保持著討論的熱度,也幫助朱令的家人追討正義。 但同時也因為網際網路對建制權威的顛覆性,讓中共當局決定以資本、管制、宣 示﹁網絡主權﹂等手段,﹁多管其下﹂地馴化網際網路,經過十年的努力,如今中國網 的 20Gbit 網路,他們既無法想像 5G 56K 路幾乎完全失去聯結公民和公共事務的角色,而成為極權政府的主要統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