騙你5000年:上古時代就有假新聞!從宗教、政治、科學到金融,人類騙局的演進過程

E-Book Overview

莫忘世上蠢人多 人類真的很好騙 ★人類歷史上最大膽、最卑鄙、最荒謬的欺騙故事 牛頓預告世界末日日期?耶穌有神聖包皮?滴血驗病騙局 1910 年早已誕生? 科學、金融、藝術、政治、探險、醫療……只要有人的領域,必有人詐騙與被騙 荒謬騙局完全揭露,人類多麼好騙! ★從生物降臨地球開始騙到今天,欺騙的大歷史 從公元前兩千八百年馬雅曆法開始,一路騙到 2016 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5000 年來,人類歷史上最荒謬、奇葩、有趣的五十則騙局案例 杜撰假新聞、政客說謊、龐式金融騙局絕不是現代產物 ★有圖有真相!豐富圖片讓你相信,眼見不為憑 虛構的理想鄉地圖、捏造的文件手稿、模糊不清的尼斯湖水怪、大腳怪身影照…… 每則騙局皆有珍稀罕見圖,即使親眼目睹也可能被騙!請隨時保持質疑

E-Book Content

前言 人性向來難以精確描述。極端時,人可能殘忍如禽獸,也可能仁善如聖賢。人類有時小氣吝嗇,有時卻慷慨大方;或端莊有禮或粗野不雅;時而聰明睿智,時而愚昧 無知。上述這些極端的人類行為比較容易引起我們注意,但是大多數時候,我們處在行為光譜的中間。 大約從十萬年前,現代智人出現以來,人類經驗裡這片灰色的模糊地帶,便盛行騙術、欺騙以及造假。從許多層面來說,在人類經驗中這片遼闊模糊的中間地帶,千 百年來所發生的騙局,比一般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更能體現古代人與當代人的人性。假如人類歷史是場肥皂劇,此人性層面則是劇中不可或缺的橋段。 人類歷史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有道德疑慮的事件,其後的人性起因一點也不意外、一點也不難懂。行騙江湖的騙徒皆曉得人類天生容易輕信,即便是——或者該說, 尤其是自認為見聞多廣的人;所有的騙子也都明白,人就是喜歡相信自己想聽的事情,這兩種天性有其中一項,便能讓無良之徒趁虛而入,欺騙疑心較輕的同類。 西元一一六五年,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 ?康南努斯( Manuel Comnenus)接獲一封信件,作者為一未知基督教王國的國王,名叫長老約翰( Prester John)。相傳此王國的疆域已拓展到印度之外,並觸及巴別塔之地。爾後十字軍遭穆斯林大軍圍困於耶路撒冷城之際,教宗亞歷山大三世( Alexander III) 派遣使節前往東方,冀望請長老約翰出兵解圍。此地圖繪於一五六四年,反映世人想像中長老約翰神秘王國的疆域。數個世代以來,不斷有探險家企圖尋 找此王國,但最後都不得而終。 圖片來源: Foundation for theAdvancement of Mesoamerican Studies 反之,在人類共同經驗中,歪曲事實、造假及煽動蠱惑的事情,之所以變得根深蒂固,其後的動機更複雜一些,而且如同智人本身一樣多元。人之所以會利用他人的 天真、貪婪與成見,其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簡單一個字:貪。然而,也有許多人是出於惡意或個人恩怨,有些人則是純粹頑皮,有些人因為渴望權力或影響力,有些 人想要「打臉專家」,有些人更可憐,是希望藉此獲得些許肯定。 無論動機為何,騙局背後的動機,顯然根深蒂固在難以捉摸的人性之中。有人類以及語言所在之處,必定有騙局和謊言、有騙子和冤大頭、有輕信謠言的人與樂於利 用此人性弱點的人。 如果輕信與利用輕信是人類無法改正的天性,那麼因為這天性所導致的騙局、詐騙與謬論,便提供我們一項另類的視角,讓我們了解歷史上與今日所發生的各類奇情 怪事。此視角的潛在作用很大,因為人類好騙雖自古皆然,但是被騙的後果卻隨著每個世代的恐懼、渴望與世界觀而有所變化。至少,我們可以篤定,本書所描述的 歷史絕非勝利者所寫成。 其實,講述騙局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傳統,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延續查爾斯?麥凱(Charles Mackay)一八四一年的著作,《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》(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),本書不過是這傳統的最新延續。挑選五十則聲名狼藉的各類騙局,其內容橫跨五千年人類經驗,涵蓋數十億年的生命演 化。本書力求言簡意賅、長話短說,因此書末將提供若干延伸閱讀建議。若讀者欲深入探索,請上網搜尋——並且謹記網路上的資訊並不一定正確。 本書講述的事件,有些眾所周知,有些則鮮為人知;有些是故意歪曲,有些則體現錯誤的大眾成見;有些反映人性有多麼冷酷無情與惡劣兇殘,有些則——若放寬標 準來看——增加了人類全體幸福。總體而言,這些故事反映出人類經驗中兩個相反的層面。 一方面,基本人性自古皆然,歷久不衰:從古人首次將自己的想法、感覺與經驗訴諸文字開始,人類顯然沒有絲毫的改變。另一方面,歷史變化無常,滄海桑田:我 們的成見與信念——及整體社會所接受的騙局——皆隨時間而改變。 撰寫本書時,我們決定——希望這是睿智的抉擇——不將這五十則故事置入歷史脈絡中討論,也就是說本書並不探討故事的來龍去脈。畢竟,人類經驗雜亂偶然。然 而,我們認為每一則故事皆能獨立談論。此外,既然並非所有騙局都全然是惡劣的——有些騙子其實充滿善意。我們在本書中也埋藏了一則小小的騙局,且看讀者是 否能發現。 西元一一六五年,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?康南努斯(Manuel Comnenus)接獲一封信件,作者為一未知基督教王國的國王,名叫長老約翰(Prester John)。相傳此王 國的疆域已拓展到印度之外,並觸及巴別塔之地。爾後十字軍遭穆斯林大軍圍困於耶路撒冷城之際,教宗亞歷山大三世(Alexander III)派遣使節前往東方,冀望請長 老約翰出兵解圍。此地圖繪於一五六四年,反映世人想像中長老約翰神秘王國的疆域。數個世代以來,不斷有探險家企圖尋找此王國,但最後都不得而終。 騙局的演化——其他動物 不到四十億年前 本書目的在於講述騙局與謬論在人類經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,不過通盤而論,其實造假與欺騙並非智人獨有。整個生物界似乎充斥著這種討厭的習性。我們雖然感嘆 人性瑕疵,但一想到有瑕疵的物種不是只有我們,也帶來幾分安慰。 根據估計,人類大腸內含有超過一百兆個細菌。相較之下,人體細胞總數只有四十兆,遠不及大腸內的共生細菌。這些細菌已學會欺騙我們的免疫系統。 圖片來源: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人類與地球上所有生物皆屬於同一棵演化樹,起源自一個至少三十五億年前的單一共同祖先。無庸置疑,此祖先跟今日的微型單細胞細菌有許多共同之處。然而,細 菌雖然構造簡單,似乎也會欺騙。 近年生物學界其中一項重大發現就是人體微生物叢(microbiota)——生存在人體內與皮膚上的微生物群——對人體全身的運作非常重要。例如,腸道內生存的各類單 細胞生物是人體消化過程不可或缺的要素。人體免疫系統積極主動,偵測到病原體入侵時會派遣特殊細胞攻擊之,但是人體內的微生物菌叢卻能不受攻擊,維持正常 運作,它們是如何辦到的?原來,這些和我們共同演化的細菌進行所謂的「分子擬態」(molecular mimicry),假裝是人體細胞,其中以脆弱類桿菌(Bacteriodes Fragilis)特別擅長模仿人類與其他動物消化道細胞外層的蛋白與糖類。 妖掃螢屬的雌性螢火蟲可以說是致命女郎,能模仿 Photinus 屬的閃光求偶訊號, 吸引雄性 Photinus 屬螢火蟲後捕食。 圖片來源: Albert Carlson 這種欺騙對細菌與宿主皆有益處,但是這種虛假的宣傳也有非互利的案例。對人類來說,欣賞螢火蟲的閃光是夏日傍晚的樂趣,但是在螢火蟲的世界裡可說是危機四 伏。通常,螢火蟲閃爍發光是為了求偶,同物種的雄蟲與雌蟲會對特定規律的閃光有所反應。然而,雌性的妖掃螢屬(Photuris)螢火蟲卻會欺騙。 約有百分之一的鳥類(約一百個物種)會進行巢寄生的行為,將自己的卵產在宿主的巢中。如果沒有及時挑掉,大杜鵑卵的孵化速度會比宿主的卵更快。 雛杜鵑的成長速度也比宿主雛鳥快。有些宿主也學會透過雛鳥口腔內部的斑點來辨認「寄養」雛鳥,並減少寄養雛鳥的食物分配量,讓自己的親生雛鳥吃 多一點。此辨認方法稱為「張口斑紋辨識」。為了因應,進行巢寄生的針尾維達鳥雛鳥(圖左)已演化出與宿主橫斑梅花雀(圖右)極度相似的斑點。 圖片來源: Justin Schuetz 妖掃螢屬的雌蟲會模仿另一屬Photinus的閃光規律,以吸引Photinus屬的雄蟲前來並捕食之。透過捕食Photinus,妖掃螢屬不僅能飽餐一頓,還能攝取一種類固醇 (lucibufagin),以防止自身遭到蠅虎捕食。有時候,罪犯可以得到報償。 動物界裡最著名的欺騙案例,是鳥類的「巢寄生」(brood parasitism)行為。此行為在五個鳥科裡獨立存在,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大杜鵑。大杜鵑雌鳥會在其他 鳥的巢裡產下與寄主相似的卵。令人驚奇的是,大杜鵑有七個變種,分別能產下不同顏色的卵,負責寄生七個不同類別的鳥類,其中包含林鶯與鶺鴒, 有時,雄性大杜鵑會將潛在受害者引誘出巢,以便自己的配偶趁虛而入產卵。如果沒有及時挑掉,大杜鵑卵孵化速度會比宿主的卵更快,杜鵑幼雛的成長速度也比宿 主的雛鳥快。孵出
You might also like

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硏究
Authors: 达力扎布    322    0



управление рисками в сфере услуг
Authors: Ахтамова Г.А.    280    0


свобод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зоны
Authors: Тиницкая О.В. , Макарова Г.В.    319    0




основы теории эволюционных вычислений: [монография]
Authors: В. М. Курейчик [и др.] ; М-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,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. авт.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. проф. образования "Юж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-т" ,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-т , г. Таганрог    329    0


кавказ: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культур (конец Xviii - середина Xix вв.): монография
Authors: А. Т. Урушадзе ; 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й редактор кандидат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наук , доцент Н. В. Самарина ;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,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"Юж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"    288    0



Frederick The Great - A Life In Deed And Letters
Authors: Giles MacDonogh    148    0